公益项目

专项基金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益项目 > 专项基金
艺术为爱赋能,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落地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
2025年04月27日 09:44:54 作者:民基会 点击:

      2025年4月25日,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女士与青年企业家赵越先生共同发起的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。该专项基金以“艺术+公益”为核心模式,旨在通过音乐与非遗艺术的力量,传递爱与希望,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的发展与福祉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

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的设立,标志着我国公益事业与艺术文化融合发展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。该基金将以“仁爱、和谐”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聚焦自闭症儿童、困境青少年、贫困山区儿童、留守儿童及其他亟需社会关注与支持的特殊群体的成长与教育,致力于以艺术为媒,推动社会在美育、教育、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。

以“为爱而生、为美而歌、为善而行”为宗旨,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将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力与文化艺术的传播力,深入开展公益音乐会、支教活动、助学计划及文化艺术培训等多项公益项目。在此基础上,基金将持续关注社会边缘儿童及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及艺术教育,积极探索公益事业更多元的路径与可能。

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发起人常思思女士现任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,兼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,曾荣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金奖、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重要荣誉。

常思思表示:声音是灵魂的疗愈之力,艺术以其柔软而坚定的方式走进人们心灵的最深处。通过“为爱发声”,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通过音乐、艺术获得坚定的力量,拥有向阳而生的勇气。希望借助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平台,为更多孩子带去梦想的种子与文化的滋养。

赵越表示:企业的发展不应只看经济效益,更要关注社会价值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,公益是社会的良心。我们希望通过“为爱发声”这一平台,搭建起艺术家、企业与公众之间对话的桥梁,形成公益协作新模式,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、更有温度的社会。

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田江南表示: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始终坚持以文化为魂、以人民为本,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助力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与成长。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的设立,是民基会在推动“艺术+公益”融合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实践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常思思女士用音乐传递爱与希望,赵越先生则为公益注入企业家的责任与专业,这种跨界合作让公益更具生命力。未来,民基会将全力支持项目在音乐教育、非遗传承、美育推广等方面的落地实施,推动更多艺术资源精准服务于社会特殊群体。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,共同用艺术点亮梦想,用爱汇聚未来。

除音乐教育外,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亦将非遗艺术作为重点关注方向之一。项目将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、走进乡村,以“非遗+支教”“非遗+美育”等形式开展多样化活动,促进传统技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传承。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倡导将传统非遗与当代表达方式深度融合,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,赋予非遗技艺新的生命力,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彩。

一群人坐在桌子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

与此同时,基金计划开设“非遗艺术师资培训项目”,培养一批既懂非遗、又懂教学的专业人才,切实缓解乡村美育教育中“师资稀缺”的难题,从根本上提升乡村儿童艺术素养,推进城乡教育公平。基金还将建立“为爱发声”品牌公益系列演出,邀请知名艺术家定期举办音乐会、文化演出、艺术展览等公益活动。

“为爱发声”专项基金不仅是一个慈善项目,更希望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公益平台。未来,基金将吸引更多艺术家、企业机构、媒体平台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,通过跨界合作、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,构建多维度、全链条的“艺术+公益”生态系统。持续以人民为中心,以文化为引领,以艺术为支点,推动公益事业向纵深发展。相信在爱与艺术的共同作用下,更多的孩子将因文化的浸润而闪耀梦想之光,更多的传统技艺将在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,更多的社会力量将在公益中凝聚成行,共同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篇章。